1、蜀相:三國時蜀國丞相,指諸葛亮。
2、錦官城:現(xiàn)四川省城都市。
3、自:空。
4、三顧:指劉備三顧茅廬。
5、兩朝:劉備、劉禪父子兩朝。
6、開濟: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。
【韻譯】:
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?
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。
碧草照映臺階呈現(xiàn)自然的春色,
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。
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,
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(yè)忠誠滿腔。
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,
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!
【評析】:
??這是一首詠史詩。作者借游覽武侯祠,稱頌丞相輔佐兩朝,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
死。既有尊蜀正統(tǒng)觀念,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。
??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。首聯(lián)自問自答,寫祠堂的所在。頷聯(lián)“草自春色”、
“鳥空好音”,寫祠堂的荒涼,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。后半首寫丞相的為
人。頸聯(lián)寫他雄才大略(“天下計”)忠心報國(“老臣心”)。末聯(lián)嘆惜他壯志未
酬身先死的結(jié)局,引得千載英雄,事業(yè)未竟者的共鳴。
--引自"超純齋詩詞"bookbest.163.net 翻譯、評析:劉建勛
【簡析】:
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,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,并寄予了無窮的感嘆,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。
題曰“蜀相”,而不曰“諸葛祠”,可知老杜此詩意在人而不在祠。然而詩又分明自祠寫起。何也?蓋人物千古,莫可親承;廟貌數(shù)楹,臨風(fēng)結(jié)想。因武侯祠廟而思蜀相,亦理之必然。但在學(xué)詩者,虛實賓主之間,詩筆文情之妙,人則祠乎?祠豈人耶?看他如何著墨,于此玩索,宜有會心。
開頭一句,以問引起。祠堂何處?錦官城外,數(shù)里之遙,遠遠望去,早見翠柏成林,好一片蔥蔥郁郁,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。這首一聯(lián),開門見山,灑灑落落,而兩句又一問一答,自開自合。
接下去,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,隔葉禽鳴。
有人說:“那首聯(lián)是起,此頷聯(lián)是承,章法井然?!辈诲e。又有人說:“從城外森森,到階前碧色,迤迤邐邐,自遠望而及近觀,由尋途遂至入廟,筆路最清。”也不錯。不過,倘若僅僅如此,誰個不能?老杜又在何處呢?
有人說:既然你說詩人意在人而不在祠,那他為何八句中為碧草黃鸝、映階隔葉就費去了兩句?此豈不是正寫祠堂之景?可知意不在祠的說法不確。
又有人說:杜意在人在祠,無須多論,只是律詩幅短,最要精整,他在此題下,竟然設(shè)此二句,既無必要,也不精彩;至少是寫“走”了,豈不是老杜的一處敗筆?
我說:哪里,哪里。莫拿八股時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。要是句句“切題”,或是寫成“不啻一篇孔明傳”,諒他又有何難。如今他并不如彼。道理定然有在。
須看他,上句一個“自”字,下句一個“空”字。此二字適為拗格,即“自”本應(yīng)平聲,今故作仄;“空”本應(yīng)仄聲,今故作平。彼此互易,聲調(diào)上的一種變換美。吾輩學(xué)詩之人,斷不能于此等處失去心眼。
且說老杜風(fēng)塵澒洞,流落西南,在錦城定居之后,大約頭一件事就是走謁武侯祠廟?!柏┫囔籼煤翁帉ぁ保繌膶懛ㄕf,是開門見山,更不紆曲;從心情說,祠堂何處,向往久矣!當(dāng)日這位老詩人,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,問路尋途,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,一不觀賞殿宇巍巍,二不瞻仰塑像凜凜,他“首先”注意的卻是階前的碧草,葉外的黃鸝!這是什么情理?
要知道,老杜此行,不是“旅游”,入祠以后,殿宇之巍巍,塑像之凜凜,他和普通人一樣,自然也是看過了的。不過到他寫詩之時(不一定即是初謁祠堂的當(dāng)時),他感情上要寫的絕不是這些形跡的外觀。他要寫的是內(nèi)心的感受。寫景云云,已是活句死參;更何況他本未真寫祠堂之景?
換言之,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,塑像之凜凜,使得他百感中來,萬端交集,然后才越發(fā)覺察到滿院萋萋碧草,寂寞之心難言;才越發(fā)感受到數(shù)聲嚦嚦黃鸝,荒涼之境無限。
在這里,你才看到一位老詩人,獨自一個,滿懷心事,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廟之間。
沒有這一聯(lián)兩句,詩人何往?詩心安在?只因有了這一聯(lián)兩句,才讀得出下面的腹聯(lián)所說的三顧頻煩(即屢屢、幾次,不是頻頻煩請),兩朝開濟(啟沃匡助),一方面是知人善任,終始不渝;一方面是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;一方面付托之重,一方面圖報之誠:這一切,老杜不知想過了幾千百回,只是到面對著古廟荒庭,這才寫出了諸葛亮的心境,字字千鈞之重。莫說古人只講一個“士為知己者死”,難道詩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計,果真是指“劉氏子孫萬世皇基”不成?老臣之心,豈不也懷著華夏河山,蒼生水火?一生志業(yè),六出祁山,五丈原頭,秋風(fēng)瑟瑟,大星遽隕,百姓失聲……想到此間,那階前林下徘徊的詩人老杜,不禁汍瀾被面,老淚縱橫了。
庭草自春,何關(guān)人事;新鶯空囀,祗益?zhèn)椤@隙乓黄娦?,全在此處凝結(jié),如何卻說他是“敗筆”?就是“過渡”云云(意思是說,杜詩此處頷聯(lián)所以如此寫,不過是為自然無跡地過渡到下一聯(lián)正文),我看也還是只知正筆是文的錯覺。
有人問:長使英雄淚滿襟袖的英雄,所指何人?答曰: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,為國為民,大智大勇者是,莫作“躍馬橫槍”“拿刀動斧”之類的簡單解釋。老杜一生,許身稷契,志在匡國,亦英雄之人也。說此句實包詩人自身而言,方得其實。
然而,老杜又絕不是單指個人。心念武侯,高山仰止,也正是寄希望于當(dāng)世的良相之材。他之所懷者大,所感者深,以是之故,天下后世,凡讀他此篇的,無不流涕,豈偶然哉!
(周汝昌)
上元元年(760)春 ,詩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,耕讀浣花溪畔。成都是當(dāng)年蜀漢建都的地方,城西北有諸葛亮廟,稱武侯祠。詩人尋幽憑吊,寫下這首七律《 蜀相》,抒發(fā)對這位偉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(yè)未遂的感慨。全詩熔情、景、議于一爐,既有對歷史的評說,又有現(xiàn)實的寓托,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,堪稱絕唱。
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,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。這首詩的首聯(lián)也是如此?!柏┫囔籼煤翁帉??錦官城外柏森森 ?!币粏栆淮穑婚_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,籠罩全篇。上句“丞相祠堂”直切題意,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 ?!昂翁帉ぁ?,不疑而問,加強語勢,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。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 ,尤其在四川成都,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?!皩ぁ弊种钤谟谒坍嫵鲈娙四亲纺较荣t的執(zhí)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。下句“錦官城外柏森森”,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。這里柏樹成蔭,高大茂密,呈現(xiàn)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。柏樹生命長久,常年不凋,高大挺拔,有象征意義,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。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,展現(xiàn)出柏樹那偉岸、蔥郁、蒼勁、樸質(zhì)的形象特征,使人聯(lián)想到諸葛亮的精神,不禁肅然起敬。接著展現(xiàn)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,鋪展到石階之下,映現(xiàn)出一片綠色;只只黃鶯,在林葉之間穿行,發(fā)出宛轉(zhuǎn)清脆的叫聲。
第二聯(lián)“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”所描繪的這些景物,色彩鮮明,音韻瀏亮,靜動相襯,恬淡自然,無限美妙地表現(xiàn)出武侯祠內(nèi)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。然而,自然界的春天來了,祖國中興的希望又在哪里呢?想到這里,不免又產(chǎn)生了一種哀愁悵惆的感覺,因此說是“自春色”、“空好音”?!白浴焙汀翱铡被ノ?,刻畫出一種靜態(tài)和靜境。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,使景中生意,把自己內(nèi)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,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。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,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?!叭欘l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?!?/p>
第三聯(lián)濃墨重彩,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。上句寫出山之前,劉備三顧茅廬,諸葛亮隆中對策,指出諸葛亮在當(dāng)時就能預(yù)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,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(tǒng)一國家之策,足見其濟世雄才。下句寫出山之后,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(chuàng)蜀漢,匡扶劉禪,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。兩句十四個字,將人們帶到戰(zhàn)亂不已的三國時代,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,刻劃出一位忠君愛國、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。懷古為了傷今。此時,安史之亂尚未平定,國家分崩離析,人民流離失所,使詩人憂心如焚。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,整頓乾坤,恢復(fù)國家的和平統(tǒng)一。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;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,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。詩的最后一聯(lián)“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 ”,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(yè)未成的歷史不幸。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悲劇性結(jié)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,他以行動實踐了“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”的誓言,使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,產(chǎn)生使人奮發(fā)興起的力量。
總的說來,這首詩分兩部分,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,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(xiàn)實,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;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,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,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。全詩蘊藉深厚,寄托遙深,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。
在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上,設(shè)問自答,以實寫虛,情景交融,敘議結(jié)合,結(jié)構(gòu)起承轉(zhuǎn)合、層次波瀾,又有煉字琢句、音調(diào)和諧的語言魅力,使人一唱三嘆,余味不絕。稱杜詩“沉郁頓挫”,《蜀相》就是典型代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此公初至成都時作。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,冊亮為丞相,錄尚書事。《方輿勝覽》:廟在府西北二里。武侯初亡,百姓遇節(jié)朔,各私祭于道中。李雄稱王,始為廟于少城內(nèi)。桓溫平蜀,夷少城,獨存孔明廟。
丞相祠堂何處尋①?錦官城外柏森森②。映階碧草自春色③,隔葉黃鸝空好音④。三顧頻繁天下計⑤,兩朝開濟老臣心⑥。出師未捷身先死⑦,長使英雄淚滿襟⑧。
(上四祠堂之景,下四丞相之事。首聯(lián),自為問答,記祠堂所在。草自春色,鳥空好音,此寫祠廟荒涼,而感物思人之意,即在言外。天下計,見匡時雄略。老臣心,見報國苦衷。有此兩句之沉摯悲壯,結(jié)作痛心酸鼻語,方有精神。宋宗忠簡公臨歿時誦此二語,千載英雄有同感也。)
①直書丞相,尊正統(tǒng)名臣也。朱子《綱目》大書丞相亮出師,先后同旨。題稱蜀相,仍舊稱耳?!跺居钣洝罚褐T葛武侯祠,在先主廟西,府城西有故宅。王逸《楚辭注》:“公卿祠堂?!雹凇度A陽國志》:成都西城,故錦官城也。錦江,織錦濯其中則鮮明,他江則不好,故命曰錦官。孫季昭曰:成都呼為錦官城,以江山明麗,錯雜如錦也?!沮w注】或以其地有錦官,如銅官、鹽官之類。此更見官字取義。嘗觀范至能參政作詩,每官為一集,所著《錦官集》,蓋鎮(zhèn)成都時作,乃親見成都為錦官城,故取以名之耳?!绢欁ⅰ俊度辶止h》曰:成都先主廟側(cè),有諸葛武侯祠,祠前有大柏,系孔明手植,圍數(shù)丈,唐相段文昌有詩刻存焉。唐末漸枯,歷王建、孟知祥二偽國不復(fù)生,然亦不敢伐。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,枯柯再生。余于皇祐初守成都,又八十年矣,新技聳云,枯干存者若老龍之形,正所謂柏森森也。潘岳《懷舊賦》:“柏森森以攢植。”③江淹詩:“幽冀生碧草。”謝朓詩:“春色滿皇州?!雹荜懎^《詩疏》:“黃鳥,黃鵬留也,或謂之黃栗留,幽州人謂之黃鶯,一名倉庚,一名商庚,一名鵹黃,一名楚雀,齊人謂之摶黍?!焙芜d詩:“黃鵬隱葉飛?!薄对姟罚骸啊霰忺S鳥,載好其音。”何遜《行孫氏陵》詩:“山鶯空樹響,壟月自秋暉?!笨兆?、自字,不勝寥落之感,此詩即用其意。⑤《出師表》:“三顧臣于草廬之中。”頻繁,言頻數(shù)繁多也。陸云詩:“黃鉞授征,錫命頻繁?!备痢掇o中書令表》:“頻煩省闥,出總六軍。”《韓非子》:“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,非為天下計也,為其職也?!雹迌沙?,指先主、后主?!抖乓堋分^欲復(fù)高光舊業(yè),似遠?!顿Z誼傳》:“搴兩朝之器?!薄局戾ⅰ块_濟,謂章武開基,建興濟美?!吨u法》:“開物濟務(wù)?!薄端抉R瑋傳》:“性開濟好施?!庇帧痘感麄鳌罚骸伴_濟篤素?!壁w充國曰:“無逾于老臣矣?!雹摺吨T葛亮傳》:“亮悉大眾,由斜谷出,據(jù)武功五丈原,與司馬懿對于渭南,相持百余日,疾卒于軍。⑧《蜀志》:“天下英雄,喁喁有望?!蓖躞拊姡骸皽I滿橫波目?!敝艿樵唬貉Ψ辍痘I筆驛》詩:“出師表上留遺恨,猶自千年激壯夫?!绷_隱《武侯祠》詩:“時來天地雖同力,運去英雄不自由?!庇?!漢運告終,天嗇其壽,使不能盡展其才,以光復(fù)大業(yè)。讀二三君子之詩,未嘗不流涕嘆息也。
楊慎曰:正德戊寅,于武侯祠見壁間有詩云:“劍江春水綠沄沄,五丈原頭日又暖。舊業(yè)未能歸后主,大星先已落前軍。南陽祠宇空秋草,西蜀關(guān)山隔暮云。正統(tǒng)不慚傳萬古,莫將成敗論三分?!贝嗽娛冀K皆武侯事,雖子美或未過之,惜不知其姓氏耳。
今按:杜詩先祠廟而后吊古,此詩先吊古而后祠廟。其云春水,指當(dāng)時出師之時;又云秋草,乃后人謁祠之日。結(jié)用“萬古”、“三分”,亦本杜詠懷諸葛詩。但杜是以虛對實,此則以實對虛,尤為斟酌耳。此詩升庵闕其姓名,后閱《七修類稿》,載戴天錫集句,知是元人吳漳作也。
-----------仇兆鰲 《杜詩詳注》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