霽之后,暮寒驟增;景色雖好,不知多少寒士受凍。詠物寄情,意在言外;清新明
朗,樸實(shí)俏麗。
--引自"超純齋詩詞"bookbest.163.net 翻譯、評析:劉建勛
【簡析】:
通過山與陽光的向背表現(xiàn)了各處不同的景象,又聯(lián)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,叢林明亮,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,使詩達(dá)到全新的境界。
據(jù)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二十記載,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(yīng)試時(shí)作的。按照規(guī)定,應(yīng)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,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。有人問他為什么,他說:“意思已經(jīng)完滿了?!边@真是無話即短,不必畫蛇添足。
題意是望終南馀雪。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,所見的自然是它的“陰嶺”(山北叫“陰”);而且,惟其“陰”,才有“馀雪”?!瓣帯弊窒碌煤艽_切?!靶恪笔峭兴玫挠∠螅荣濏灹私K南山,又引出下句。“積雪浮云端”,就是“終南陰嶺秀”的具體內(nèi)容。這個(gè)“浮”字下得多生動!自然,積雪不可能浮在云端。這是說:終南山的陰嶺高出云端,積雪未化。云,總是流動的;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,不正給人以“浮”的感覺嗎?讀者也許要說:“這里并沒有提到陽光呀!”是的,這里是沒有提,但下句卻作了補(bǔ)充?!傲直砻黛V色”中的“霽色”,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(shí)的陽光給“林表”涂上的色彩。
“明”字當(dāng)然下得好,但“霽”字更重要。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馀雪的情景。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,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,陰天固然看不清,就是在大晴天,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蒙霧靄;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(shí),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。賈島的《望(終南)山》詩里是這樣寫的:“日日雨不斷,愁殺望山人。天事不可長,勁風(fēng)來如奔。陰霾一似掃,浩翠瀉國門。長安百萬家,家家張屏新?!本糜晷虑纾K南山翠色欲流,長安百萬家,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(fēng),多好看!唐時(shí)如此,現(xiàn)在仍如此,久住西安的人,都有這樣的經(jīng)驗(yàn)。所以,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馀雪而不用一個(gè)“霽”字,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馀雪如何如何,那就不是客觀真實(shí)了。
祖詠不僅用了“霽”,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(shí)的“霽”。怎見得?他說“林表明霽色”,而不說山腳、山腰或林下“明霽色”,這是很費(fèi)推敲的?!傲直怼背小敖K南陰嶺”而來,自然在終南高處。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,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,落日的馀光平射過來,染紅了林表,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。而結(jié)句的“暮”字,也已經(jīng)呼之欲出了。
前三句,寫“望”中所見;末一句,寫“望”中所感。俗諺有云:“下雪不冷消雪冷”;又云:“日暮天寒”。一場雪后,只有終南陰嶺尚馀積雪,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,吸收了大量的熱,自然要寒一些;日暮之時(shí),又比白天寒;望終南馀雪,寒光閃耀,就令人更增寒意。做望終南馀雪的題目,寫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,意思的確完滿了;何必死守清規(guī)戎律,再湊幾句呢?
王士稹在《漁洋詩話》卷上里,把這首詩和陶潛的“傾耳無希聲,在目皓已潔”、王維的“灑空深巷靜,積素廣庭寬”等并列,稱為詠雪的“最佳”作,不算過譽(yù)。
(霍松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