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狐之筆
[dǒng hú zhī bǐ]
成語《董狐之筆》是個比較常見的成語。成語《董狐之筆》的含義是: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(guān)系,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。 出自: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載:趙穿殺晉靈公,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,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,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。為趙盾所殺。后孔子稱贊說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書法不隱。” 舉個栗子:《曾國藩》曾國荃對大哥的說法不服氣。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運撰湘軍志。王闿運也揚言,為湘軍修志一事非他莫屬,他要秉董狐之筆,不溢美,不飾惡,為湘軍存一信史。 以下是對成語《董狐之筆》更為具體的描述:
成語解釋
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(guān)系,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。
成語出處
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載:趙穿殺晉靈公,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,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,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。為趙盾所殺。后孔子稱贊說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書法不隱。”
成語例子
《曾國藩》曾國荃對大哥的說法不服氣。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運撰湘軍志。王闿運也揚言,為湘軍修志一事非他莫屬,他要秉董狐之筆,不溢美,不飾惡,為湘軍存一信史。